作为美术馆馆长,首先要谈美,第二是谈创造,美的创造。美是要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并表现出来。美的创造是连续的,审美也是明确的,我们对美的认识也要看到它的连续性,所以就要不断推动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深度合作。
习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博物馆之博,在于浓缩历史精华。这里,不同时代的文化坐标构成历史、文明的轨迹,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美术馆之美,在于紧扣时代脉搏。这里,涵养心灵的美术、美感和美育,以视觉形式反映现实,寄托理想,彰显精神之境界。中国美术馆有13万多件的藏品,绝大部分都是近现代的美术作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各个不同阶段的,其中近现代,特别是现代、还有当代作品较多。博物馆的历史、文物与美术馆的时代、创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中华文明的保存者和记录者,富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艺术资源,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因此,博物馆和美术馆合作,是必要,也是必然。
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开合作的重要媒介。若二者以美的创造整合文物资源与美术资源,就能让文物藏品和美术藏品真正地“活”起来,散发无穷魅力。我以中国美术馆为例,谈一谈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合作。
中国美术馆和很多博物馆有合作经历。我们曾和故宫博物院利用各自的藏品资源优势,携手策划举办过一些展览,如“明清绘画精选—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藏品联展”。中国国家博物馆2021年主办的“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2023年主办的“百年巨匠 百年史诗—百位大师风采特展”,中国美术馆均提供许多重要藏品。近年来,中国美术馆还和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了“待细把江山图画—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写生山水大展”“金陵盛迹—十七世纪的金陵画坛”“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肖像画既具有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同时更具有艺术的价值,由于肖像在中国美术史上和西方的肖像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的肖像画特别是明清的肖像画还有待于我们认线年,中国美术馆又专门策划推出了“墨韵文脉”系列展览,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八大山人纪念馆、辽宁博物馆、吉林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共同主办,至今已展出三期,反响非常热烈。
通过展览,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的藏品资源、学术力量实现了联合,双方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互通有无,在文物保护修复、学术成果交流、策展创意交流等方面都积累了合作经验,留下美好的回忆。通过展览,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利用藏品互补性,呈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完整性,使习“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我看来,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图谱中的身份证和识别码,当具有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习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而中国写意艺术,恰恰就在审美领域充分体现了这“五个突出特性”:在先秦之老庄道论影响下的艺术,以自在奔放的风格特质一泻数千年,是为连续性;将古今中外艺术精华置于同一文化空间,是为包容性;融多种表现方式与语言形式于一体,并化入多民族审美与时代精神,是为统一性;以大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和平性;由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相互生发与传递,创造出艺术新形式,是为创新性。故,“写意”无疑是艺术领域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墨韵文脉”系列展的第一期“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就以“写意”为核心理念,将中国明清之际和现代以来美术史上具有写意精神的众多佳作汇聚一堂,实现以意为主体的跨越时空对话。展厅里,八大山人、石涛与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等以不同的写意特征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当然,所展出的诸多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更体现了对传统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齐白石的雅俗共赏,使文人画的写意更贴近人民大众。刘海粟、林风眠、赵无极和朱德群的水墨作品,融渗了中国传统写意精神与西方现代创作理念,展现了含蓄无垠之象、思考微渺之境。当然,写意之意也影响了雕塑与油画,吴冠中、苏天赐、熊秉明的作品,为诞生于西方的油画赋予了东方诗韵,也将中国书法的线韵和墨韵融入了三维空间,并在造型与光色中折射出东方哲学之妙,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新境界。
2023年5月21日,习在中国美术馆建馆开放60周年之际,给我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中提出,“要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为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高质量收藏。博物馆、美术馆的收藏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属性,在时间上体现文脉的延续性,空间上展现地域的完整性,形式上保持风格的多样性,品质上保证高度的艺术性,共同汇聚表现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优秀作品,共同建构使博物馆、美术馆形成有机关联的价值体系、评价体系和审美体系。
第二,高水平利用。尊重历史传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祖宗优良基因上,衍生出更美、更具有蓬勃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新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生活相适应,发挥藏品价值、阐释其意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创造的契合点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发挥文化引导作用。
第三,高品质服务。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是服务的中心,哪里就有高品质服务的对象。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合作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推进全民美育的文化生命体。于此,运用现代理念、借助现代科技,让早已远离现实、远离生活的历史,以美的形态回到当下,成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对象。
躬逢盛世,使命在肩。让我们在习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推动博物馆和美术馆深度合作,让美的连续性成为滋养人们心灵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士。澳门理工大学设有吴为山雕塑工作室(展览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
被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多国授予院士,获颁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荣誉博士及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奖项。创立“写意雕塑”论,出版十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创作近600件作品,代表作有立于德国的大型雕塑《马克思》,立于希腊的大型组雕《神遇—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